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尿路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辅助、碱化尿液药物配合、中药调理、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尿路结构异常、卫生习惯不良、水分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多由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呋喃妥因等,可有效杀灭致病菌。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
2、止痛药物:尿路感染常伴随尿痛、下腹不适等症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能减轻炎症反应,但需注意避免与抗生素相互作用。
3、碱化尿液药物:枸橼酸钾、碳酸氢钠等药物可升高尿液pH值,抑制细菌繁殖并缓解排尿灼烧感。适用于反复发作或症状明显的患者,需监测尿液酸碱度避免过度碱化。
4、中药调理: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中药可辅助治疗尿路感染。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中成药含车前子、瞿麦等成分,能促进细菌排出并改善尿路刺激症状。
5、生活方式调整:治疗期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液,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纯棉内裤并保持外阴清洁,性行为后及时排尿可减少细菌逆行感染风险。
尿路感染患者需增加蔓越莓汁、酸奶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摄入,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局部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憋尿或久坐,治疗期间暂停游泳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活动。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腰痛需及时复查尿常规,警惕肾盂肾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