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L1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严重程度需结合损伤机制、椎体塌陷比例及神经症状综合评估。轻微骨折可通过卧床制动缓解,严重者需手术固定重建稳定性。
1、损伤机制:高空坠落或车祸等高能量创伤导致的L1骨折常伴随脊髓损伤,需紧急MRI评估神经压迫情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疼痛较轻,但易引发椎体进一步塌陷。急性期需绝对卧床,疼痛缓解后佩戴支具逐步负重。
2、椎体塌陷程度:椎体高度丢失<20%属稳定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椎体压缩>50%可能造成后凸畸形,需行椎体成形术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动态X线片显示椎体不稳者需手术干预。
3、神经症状:单纯椎体骨折无神经损伤预后良好。合并下肢麻木、二便功能障碍提示脊髓圆锥损伤,需急诊减压手术。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适用于伤后8小时内脊髓损伤。
4、基础疾病:骨质疏松患者需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特立帕肽改善骨量。转移瘤所致病理性骨折需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抑制骨破坏。
5、并发症风险:长期卧床可能引发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康复期需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增加抗阻力运动。骨质疏松患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预防再骨折。
L1骨折后3个月内避免弯腰搬重物,日常使用坐便器减少腰椎负荷。推荐游泳、慢跑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椎旁肌力量,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效钙制品。神经损伤患者需进行间歇导尿和步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