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鱼腥草可通过凉拌、煮汤、炒制、泡茶、煎服等方式食用。其特殊风味和药用价值需搭配适宜烹饪方法以保留活性成分。
1、凉拌处理:新鲜鱼腥草洗净切段后,用盐水浸泡10分钟去除土腥味,搭配蒜末、辣椒油、酱油凉拌。低温处理能最大限度保留挥发油成分,适合开胃消食。脾胃虚寒者需搭配姜丝中和寒性。
2、炖汤调味:取干燥鱼腥草20克与排骨或鸡肉同炖,水沸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高温久煮可使鱼腥草素充分溶出,增强汤品抗菌消炎功效。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3次,避免过量引发腹泻。
3、急火爆炒:嫩茎叶部分适合大火快炒,搭配腊肉或鸡蛋烹调。高温短时处理能保持脆嫩口感,黄酮类物质保留率达70%。烹饪前需用料酒腌制去腥,油温控制在160℃以下。
4、代茶饮用:晒干鱼腥草与金银花、菊花以1:1比例混合,90℃热水冲泡5分钟。茶饮可缓解咽喉肿痛,每日摄入量建议不超过10克干品。糖尿病患者可添加少量蜂蜜调味。
5、煎煮药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取30克干品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药液。煮沸后维持小火15分钟使癸酰乙醛充分释放,药液分两次温服。孕妇及婴幼儿禁用此用法。
鱼腥草含蛋白质2.2%、膳食纤维3.4%,每100克鲜品含维生素C70毫克。建议搭配温性食材如红枣、生姜平衡药性,避免与寒凉食物同食。新鲜品每日食用量控制在50克以内,干燥品不超过15克。特殊体质者食用前应咨询中医师,出现皮疹、腹痛等过敏症状立即停用。保存时鲜品需冷藏并3天内食用完毕,干品需密封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