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尿路感染可通过增加饮水量、避免憋尿、局部清洁、抗生素治疗、碱化尿液等方式缓解。该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生理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3000毫升,通过增加尿液生成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时间。温开水、淡竹叶茶、玉米须茶等均可选用,避免含糖饮料刺激黏膜。
2、避免憋尿:排尿间隔控制在2-3小时,每次尽量排空膀胱。长时间憋尿会导致尿液浓缩,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繁殖速度加快,可能加重尿频尿痛症状。
3、局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选择pH5.5的弱酸性洗剂。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肠道细菌带入尿道。棉质透气的内裤需每日更换,减少潮湿环境滋生细菌。
4、抗生素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呋喃妥因、磷霉素氨丁三醇、头孢克肟等药物。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反复感染者需进行尿培养确定致病菌种类。
5、碱化尿液:口服碳酸氢钠片或饮用苏打水调节尿液pH值至7.0-7.5,可抑制细菌生长并缓解排尿灼痛。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富含钾钠的食物也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
尿路感染期间建议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食用蔓越莓、蓝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摄入,减少咖啡因饮料对膀胱的刺激。每日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尿道括约肌功能,如凯格尔运动每次收缩维持10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腰背痛需及时就医,孕妇、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上行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