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PPD试验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是否为肺结核。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仅提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能单独确诊活动性肺结核。
1、结果解读:
PPD试验硬结直径≥5mm为HIV感染者或免疫抑制者阳性标准;≥10mm提示普通人群结核感染可能;≥15mm或伴水疱坏死提示强阳性反应。阳性结果需排除卡介苗接种影响,我国普遍接种卡介苗可能导致假阳性。
2、影像学确认:
胸部X线或CT发现上肺野浸润影、空洞形成、纤维钙化灶等典型表现时,需高度怀疑肺结核。纵隔淋巴结肿大、粟粒样结节等特征性改变对儿童结核诊断更具意义。
3、病原学检测:
痰涂片抗酸染色检出抗酸杆菌或痰培养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GeneXpertMTB/RIF检测能同时鉴定结核菌及利福平耐药性,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方法。
4、临床表现:
持续咳嗽超过2周、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支持活动性结核诊断。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若出现咯血、胸痛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呼吸道隔离。
5、鉴别诊断: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节病、肺癌等疾病可能出现类似影像学表现。T-SPOT.TB检测可辅助鉴别环境分枝杆菌感染,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排除恶性肿瘤。
确诊肺结核需严格遵循病原学证据优先原则,对于菌阴肺结核患者,需由三位以上副高职称医师根据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反应综合判断。治疗期间应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抗结核疗程,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听力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