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微创治疗压缩性骨折的目的包括减轻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脊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
1、减轻疼痛:
微创手术通过局部麻醉和精准操作,直接对骨折部位进行稳定,减少骨折端异常活动对神经的刺激。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等术式可迅速缓解因椎体塌陷导致的机械性疼痛,术后疼痛缓解率可达70%-90%。
2、恢复椎体高度: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使塌陷的椎体部分复位,再注入骨水泥固定。该方法可使椎体高度恢复30%-50%,纠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直立姿态,降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风险。
3、改善脊柱稳定性:
骨水泥在椎体内形成三维支撑结构,其抗压强度可达50-100MPa,能有效分担椎体负荷。微创固定可恢复脊柱正常力线,维持椎间关节生物力学平衡,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
4、减少并发症:
相比开放手术,微创治疗切口仅3-5mm,显著降低感染风险。骨水泥注射可封闭椎体内微骨折,减少骨髓脂肪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的肺栓塞风险。早期活动还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坠积性肺炎。
5、促进早期康复:
患者术后6小时即可床上活动,24小时后佩戴支具下地行走。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心肺功能,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3-5天,使患者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术后需加强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补充钙剂1000-1200mg,维生素D800IU。建议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避免弯腰搬重物。定期复查骨密度,必要时使用唑来膦酸、特立帕肽等抗骨质疏松药物。康复期使用腰围支撑需控制在2-3周内,防止肌肉萎缩。出现新发疼痛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复查MRI评估骨水泥移位或邻近椎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