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为什么消肿了才能做

侯勇 主任医师

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骨折手术需待消肿后进行,主要考虑手术视野清晰度、组织修复条件和感染风险控制,具体涉及创伤性炎症消退、局部血运改善、软组织张力降低、微循环障碍缓解、继发损伤减少等因素。

1、炎症控制:

骨折后48-72小时为创伤性炎症高峰期,局部前列腺素、组胺等炎性介质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过早手术可能加重炎性反应,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下降后手术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2、血运重建:

肿胀压迫易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影响骨折端血供。消肿后毛细血管再通率提升,术中骨膜剥离时出血量减少,有利于骨折愈合生物学环境的建立。

3、解剖复位:

严重肿胀时皮肤张力过高,强行缝合易发生坏死。待淋巴回流恢复后,术中更容易实现骨折解剖对位,钢板螺钉固定时皮肤覆盖度更佳。

4、微循环改善:

肿胀消退提示静脉淤血缓解,术中驱血带使用效果更佳。微循环障碍改善后,麻醉药物代谢效率提高,可降低止血带相关神经损伤风险。

5、继发损伤预防:

急性期手术可能加重原发损伤周围组织的二次机械损伤。消肿后手术能更准确判断韧带、神经等软组织损伤程度,避免术中误判。

术前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弹力绷带压迫等方式促进消肿,建议每日进行踝泵运动300次以上促进静脉回流。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每日钙摄入量不低于1000mg。术后康复期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骨折临床愈合前避免负重行走,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肿胀持续超过1周伴剧烈疼痛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应及时就医进行血管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