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开放性骨折需注意伤口处理、固定制动、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正确处理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骨骼愈合。
1、伤口处理:
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避免污染,禁止自行冲洗或复位骨骼。生理盐水冲洗需由医护人员操作,清除可见异物后包扎止血。伤口暴露时间超过6小时需清创手术,坏死组织会增加感染风险。
2、固定制动:
使用夹板或支具固定骨折两端关节,避免骨折端移动损伤血管神经。搬运时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胫骨骨折需采用托马斯架悬吊。不稳定骨折需尽早手术内固定,普通石膏固定可能造成二次移位。
3、抗感染治疗:
常规使用头孢呋辛、克林霉素等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污染伤口需联合甲硝唑抗厌氧菌。破伤风抗毒素必须在24小时内注射,深部感染需静脉输注万古霉素。伤口出现红肿热痛或渗液需立即就医。
4、营养支持:
每日补充1.2g/kg优质蛋白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牛奶、鸡蛋、鱼肉摄入。维生素C每日200mg加速胶原合成,钙剂800mg配合维生素D3促进骨痂形成。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叶酸改善供氧。
5、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4周后开始被动关节活动,6周逐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采用超声波治疗促进骨愈合,脉冲电磁场可改善局部血运。完全负重需经X线确认骨痂形成,股骨骨折通常需3个月以上康复期。
康复期每日保证500ml牛奶和50g瘦肉摄入,进行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对位情况,术后6周内每2周评估感染指标。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戒烟戒酒避免影响骨骼愈合速度。出现异常疼痛或发热需立即复诊排除骨髓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