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骨折后手术治疗需结合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等综合干预措施。骨折治疗包括手术固定、物理治疗、药物镇痛、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
1、手术固定:
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需行内固定术,常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固定。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手术仅解决骨骼对位问题,不能替代后续康复。
2、物理治疗:
拆除固定后需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包括超声波、电刺激等物理疗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早期被动关节活动可预防肌肉萎缩,中期加入抗阻力训练恢复肌力。
3、药物镇痛:
急性期可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骨质疏松患者需配合阿仑膦酸钠等抗骨吸收药物。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消化道不良反应。
4、功能锻炼:
术后2周开始等长收缩训练,4周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上肢骨折可进行握力球训练,下肢骨折需借助助行器逐步负重。康复周期通常需3-6个月。
5、并发症预防:
长期制动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需穿戴弹力袜并定期检测D-二聚体。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促进骨愈合。
骨折康复期需保证每日10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戒烟限酒避免影响骨愈合,逐步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需及时复诊。完全康复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患肢过度负重,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康复期焦虑情绪,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康复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