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压缩性骨折恢复弯腰功能通常需要3-6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骨折程度、治疗方式和个体差异。
骨折后4-6周需严格卧床制动,使用支具固定脊柱,避免任何弯腰动作。此阶段椎体稳定性差,过早活动可能加重压缩程度。疼痛缓解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轴向翻身训练。
6-12周逐渐形成纤维骨痂,可佩戴硬质腰围尝试15度以内小幅前倾。需配合X光复查确认骨痂生长情况,避免提重物和旋转动作。物理治疗师指导的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有助于保护骨折部位。
3个月后骨痂逐步钙化,可进行30度以内弯腰训练。建议采用坐位前倾代替站立弯腰,配合游泳、桥式运动等低冲击训练。骨质疏松患者需同步进行抗骨松药物治疗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
4-6个月骨折线基本消失后,可尝试45度以上弯腰动作。需通过核心肌群强化训练提高脊柱稳定性,推荐平板支撑、鸟狗式等动作。椎体成形术患者恢复速度较快,但仍需避免突然发力。
严重压缩骨折可能遗留慢性腰痛,需持续进行脊柱灵活性训练。建议每年监测骨密度,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日常生活中使用蹲姿替代弯腰,座椅加装腰椎支撑垫减少脊柱压力。
康复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10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推荐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渐进式进行腰背肌训练,从仰卧位抬臀过渡到器械辅助训练。若出现活动后持续疼痛或下肢麻木需及时复查MRI,排除神经压迫或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预防再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