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可能由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精神紧张、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
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高,这与基因调控血管紧张素系统、钠离子代谢等机制相关。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通过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降低风险。
每日钠摄入量超过5克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和血管外周阻力。减少加工食品摄入、烹饪时用香料替代食盐可有效控制血压。
体重指数超过28时,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每减重10公斤可使收缩压下降5-20mmHg,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结合有氧运动。
长期应激状态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儿茶酚胺持续分泌引发血管收缩。正念冥想、深呼吸训练等减压方式能改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肾动脉狭窄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炎等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夜尿增多、晨起眼睑水肿等症状。需通过肾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病因。
控制血压需综合采取低钠高钾饮食,每日摄入绿叶蔬菜300-500克,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家庭自测血压应选择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避免咖啡因和吸烟影响结果。当血压持续≥140/90mmHg或伴随头痛、视物模糊时应及时心血管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