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会引起低血压

郝盼盼 主任医师

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低血压可能由脱水、体位性低血压、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脱水:

体液丢失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常见于高温环境、剧烈运动或腹泻呕吐后。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严重时需静脉输液。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ml饮水量,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

2、体位性低血压:

快速起身时血压骤降,多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有关,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建议起床时遵循"三个30秒"原则: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穿弹力袜可改善下肢静脉回流。

3、内分泌疾病:

肾上腺功能减退如艾迪生病导致醛固酮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引发代谢率下降。这类疾病常伴皮肤色素沉着、乏力等症状。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如氢化可的松、左甲状腺素钠等药物。

4、心血管疾病:

严重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心肌梗死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主动脉瓣狭窄影响血流动力学。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心绞痛,需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必要时安装心脏起搏器或实施瓣膜置换手术。

5、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或多系统萎缩累及自主神经系统,干扰血压调节机制。这类疾病往往伴随震颤、步态异常等典型症状。治疗需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和血压调节药物如米多君。

建议低血压患者每日监测晨起和餐后血压,避免长时间站立。饮食可适当增加钠盐摄入每日6-8g,选择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规律进行游泳、快走等有氧运动,增强血管弹性。出现反复晕厥或血压持续低于90/60mmHg时应及时就诊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