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大肠癌、直肠癌与结肠癌均属于结直肠恶性肿瘤,三者存在解剖位置与病理特征的关联性。
结肠癌特指发生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恶性肿瘤;直肠癌则位于直肠段距肛缘15cm以内;大肠癌是结肠癌与直肠癌的总称,涵盖从盲肠至肛管的整个大肠部位。解剖学上结肠与直肠共同构成大肠的主体结构。
三者在组织学类型上均以腺癌为主,但直肠癌中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比例略高。分子机制方面,结肠癌更常见染色体不稳定途径如APC基因突变,而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率相对较高。
高脂低纤维饮食、家族遗传如林奇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是共同诱因。直肠癌特殊风险包括盆腔放射史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结肠癌则与憩室炎、肠息肉病史关联更密切。
结肠癌多表现为腹痛、便血及肠梗阻;直肠癌典型症状为里急后重、大便变细及肛门坠胀感。进展期均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但直肠癌更早发生局部浸润如侵犯膀胱或子宫。
结肠癌以右半/左半结肠定位决定手术方式如右半结肠切除术;直肠癌需考虑保肛手术如低位前切除术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更具必要性。
日常预防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魔芋,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量。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高风险人群可选用粪便潜血试验或粪便DNA检测进行初筛。出现持续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时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或普外科,早期诊断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根治性手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