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直肠癌术后排尿障碍可通过调整排尿习惯、盆底肌训练、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导尿等方式改善。该症状可能由手术损伤神经、术后疼痛、膀胱功能未恢复、感染、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制定定时排尿计划,每2-3小时尝试排尿一次,避免膀胱过度充盈。采用放松体位排尿,可尝试温水冲洗会阴部刺激排尿反射。记录排尿日记,监测排尿频率和尿量变化。
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每天3组,每组收缩10-15次。生物反馈治疗能帮助患者感知肌肉收缩状态。电刺激治疗通过低频电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下腹部热敷可缓解膀胱痉挛,温水坐浴每日2次。低频脉冲治疗仪刺激骶神经,改善膀胱收缩功能。超声引导下定位进行精准盆底康复训练。
胆碱能药物如氯化乌拉胆碱可增强膀胱收缩力。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能降低尿道阻力。存在尿路感染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残余尿量大于100ml需间歇导尿,每日4-6次。长期留置导尿管应每周更换,预防感染。严重尿潴留可考虑膀胱造瘘术解除梗阻。
术后早期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ml,避免咖啡因饮料。适量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选择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对膀胱的压迫。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力,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常规。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发热、血尿需立即复查,必要时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