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急性发作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尿酸结晶沉积、饮食诱因、关节损伤等因素引起。
急性期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能快速抑制炎症反应。秋水仙碱适用于48小时内发作,通过干扰白细胞趋化减少尿酸结晶吞噬反应。严重肿胀时关节腔注射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需严格无菌操作。
使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疼痛关节,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低温可收缩血管减少前列腺素释放,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避免直接皮肤接触冰块,防止冻伤。
发作时保持足部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减轻关节腔压力。夜间用枕头垫高患肢30度,白天避免负重行走。下肢肿胀明显者可穿戴弹力袜辅助静脉回流。
每日饮用2000ml以上弱碱性水,或口服碳酸氢钠片使尿液pH值维持在6.2-6.9。碱性环境促进尿酸溶解排泄,减少新结晶形成。合并高血压者慎用枸橼酸钾制剂。
严格限制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急性期每日嘌呤摄入低于150mg。选择低脂乳制品、鸡蛋、绿叶蔬菜等低嘌呤食物,樱桃含花青素可抑制炎症因子IL-1β。
疼痛缓解后需逐步恢复关节活动,每日进行踝泵运动或水中步行训练。长期管理需监测血尿酸水平,肥胖者建议每月减重2-4公斤。避免突然受凉、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规律服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预防复发。发作期间忌酒及含糖饮料,每日饮水不少于25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