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中药等方式治疗。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物理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抗组胺药是荨麻疹的一线治疗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缓解瘙痒和风团。常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具有嗜睡副作用小的特点。慢性荨麻疹患者需长期规律用药,急性发作时可加倍剂量。部分患者对常规剂量反应不佳时,可尝试联合使用不同种类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能快速抑制炎症反应。常用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药物,短期使用3-5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使用期间需监测血压和血糖,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反跳现象。
免疫抑制剂用于顽固性慢性荨麻疹,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症状。环孢素、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等药物可选择性抑制T细胞活化。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可能出现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通常作为三线治疗方案,在抗组胺药无效时考虑使用。
生物制剂靶向作用于特定炎症介质,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效果显著。奥马珠单抗通过结合IgE阻断过敏反应,度普利尤单抗抑制IL-4和IL-13信号通路。这类药物需皮下注射,价格较高但安全性良好。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
中医将荨麻疹分为风热型、风寒型、血虚型等证型,采用辨证施治原则。常用消风散、防风通圣散、当归饮子等方剂,可配合针灸疗法。部分中药如黄芩、苦参具有抗过敏作用,但需注意可能引起肝损伤。中药治疗起效较慢,适合作为辅助疗法。
荨麻疹患者需避免已知过敏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饮食宜清淡,忌食海鲜、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急性发作伴呼吸困难或腹痛需立即就医,慢性患者建议记录发作诱因和规律。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