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胯关节炎可能由关节磨损、肥胖、运动损伤、风湿免疫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干预、物理治疗、体重管理、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长期过度使用髋关节导致软骨退化是常见诱因,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或重体力劳动者。建议减少爬山、爬楼梯等负重活动,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可延缓磨损。伴随关节弹响或僵硬感时需警惕早期病变。
体重超标使髋关节承受压力增加3-5倍,加速软骨损伤。BMI超过28者需通过低脂饮食如地中海饮食和快走等有氧运动减重,每减重5公斤可降低50%关节负荷。常伴有行走时腹股沟区隐痛。
足球、滑雪等运动中髋关节急性扭伤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急性期需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慢性期出现持续疼痛可能与盂唇撕裂等继发损害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病可侵袭髋关节滑膜。疾病活动期需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抗风湿药,配合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治疗。晨僵超过1小时及对称性疼痛是典型特征。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更易早发骨关节炎。婴幼儿期蛙式石膏固定可矫正畸形,成人期严重畸形需行髋臼截骨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活动受限呈"鸭子步态"是特征性表现。
日常建议避免跷二郎腿、久坐等不良姿势,疼痛期可热敷15分钟/次,每日2次。维生素D与钙剂联合补充可延缓骨质流失,推荐每日摄入300ml低脂牛奶。持续夜间痛或关节畸形需及时骨科就诊,X线及MRI可明确分期,晚期患者可选择陶瓷对陶瓷人工关节置换术。康复阶段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髋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逐步恢复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