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腰椎压缩性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镇痛、支具固定、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实现功能恢复。骨折愈合程度与年龄、损伤程度、治疗时机等因素相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活动受限、身高缩短等症状。
轻度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丢失<20%可通过绝对卧床4-8周促进愈合。使用硬板床并保持脊柱中立位,期间配合轴向翻身训练。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五点支撑法、臀桥训练等腰背肌锻炼。
急性期疼痛可选用塞来昔布、洛索洛芬钠等非甾体抗炎药,联合阿仑膦酸钠等抗骨质疏松药物。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补充钙剂碳酸钙和维生素D骨化三醇,需定期监测骨密度。
佩戴定制胸腰支具如Jewett矫形器3-6个月,限制脊柱前屈活动。支具需每日佩戴16-20小时,逐步适应后可在坐立位维持脊柱稳定性,避免椎体进一步塌陷。
骨折稳定后开展三个阶段训练:早期伤后6周进行呼吸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练习;中期3个月增加核心肌群等长收缩;后期6个月后逐步恢复游泳、快走等低冲击运动。
椎体压缩>50%或神经受压时需行椎体成形术PVP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能立即稳定椎体,但邻近节段退变风险需警惕,术后仍需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姿势矫正。
康复期间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mg钙质牛奶、豆制品和800IU维生素D深海鱼、蛋黄,避免负重及突然扭转动作。定期复查X线评估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完全康复通常需要6-12个月,老年患者可能遗留轻度驼背畸形但多数不影响日常生活。出现进行性神经症状需及时复查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