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骨折如何防止静脉血栓

侯勇 主任医师

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腿骨折可通过早期活动、药物预防、物理压迫、饮食调节、监测症状等方式预防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通常与血流缓慢、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

1、早期活动:

骨折后卧床期间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通过足背屈伸促进小腿肌肉收缩,加速静脉回流。术后48小时可开始床旁坐起,逐步尝试非负重站立。每日活动时间需分段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

2、药物预防:

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抗凝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栓风险。使用前需评估出血风险,禁用于活动性出血患者。药物预防需持续至完全恢复行走能力,通常需要4-6周。

3、物理压迫:

梯度压力袜通过踝部18mmHg、小腿14mmHg、大腿8mmHg的渐进压力设计,改善血液回流。每日穿戴时间需超过12小时,睡眠时可去除。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性的充气放气模拟肌肉泵作用。

4、饮食调节:

增加饮水保证每日尿量>1500ml,降低血液黏稠度。多摄入深海鱼、亚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控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保持BMI在18.5-23.9范围。

5、监测症状:

血栓形成可能表现为患肢肿胀、发红、皮温升高,需每日测量双侧腿围差。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可能提示肺栓塞。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检测具有筛查价值。

预防血栓需建立多重防护体系,术后72小时内是血栓形成高风险期。进行床上活动时需避免骨折端移位,抗凝治疗期间需观察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情况。康复期可逐步增加步行训练,从助行器过渡到徒手行走。每日补充2000ml水分,限制咖啡因摄入。建议每周3次30分钟游泳或骑自行车训练,促进下肢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