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内固定物都要取出吗

张博 副主任医师

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骨折内固定物是否需取出需综合评估固定材料特性、患者年龄及并发症风险,常见处理方式包括永久保留、择期取出、紧急取出、部分取出、动态观察。

1、材料特性:

钛合金内固定物生物相容性优异,组织反应轻微,可长期留存体内;不锈钢材料可能因金属离子释放导致远期过敏或局部刺激,建议术后1-2年取出。可吸收内固定钉通常在12-24个月逐步降解,无需二次手术。

2、年龄因素:

儿童患者因骨骼持续生长,需在骨折愈合后6-12个月取出内固定避免影响发育;青壮年患者若无不适可保留至骨骼重塑完成;老年患者需权衡手术风险,70岁以上通常建议保留。

3、解剖部位:

股骨颈、骨盆等深部内固定物取出手术创伤大,保留率可达60%;皮下浅表部位如锁骨、尺桡骨的内固定物易触及产生异物感,取出率超过80%。关节周围内固定可能影响活动度,建议取出。

4、并发症风险:

内固定物断裂、松动或感染需急诊手术取出;金属过敏患者出现皮肤湿疹需立即移除;内固定周围骨溶解超过3mm应择期取出。无症状患者每2年需进行X线评估。

5、功能需求:

运动员等特殊职业人群建议取出内固定以恢复组织力学特性;多发性骨折患者可选择性保留非关键部位内固定;合并骨质疏松者需评估取出后再骨折风险。

术后康复期需保证钙质摄入每日1000-1200mg,配合维生素D3 400IU促进骨愈合。渐进式负重训练应从术后6周开始,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荷。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钢板取出后6个月内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需排查迟发性感染,神经卡压症状提示需手术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