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姿势异常、神经压迫症状及身高变化。
骨折部位出现持续性钝痛或锐痛,卧床休息时减轻,站立或翻身时加剧。疼痛可能向腹部或下肢放射,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高动作会诱发疼痛加重。早期疼痛局限于骨折椎体棘突周围,按压时痛感明显。
患者常因疼痛主动限制腰部活动,表现为起床困难、翻身障碍、不能久坐或弯腰。严重者需他人协助完成体位变换,日常活动如穿衣、如厕等明显受限。脊柱稳定性下降导致患者本能采取保护性体位。
椎体塌陷可引发脊柱后凸畸形,表现为驼背或躯干前倾。患者站立时可见腰椎生理前凸消失,严重者出现"台阶样"棘突排列。长期未治疗的骨折可能导致进行性脊柱畸形,影响胸腔容积和脏器功能。
骨折块移位或血肿可能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出现下肢麻木、放射痛、肌力下降等症状。马尾神经受压时可表现为会阴部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神经症状提示骨折严重,需紧急医疗干预。
多节段椎体压缩会导致身高明显降低,测量可见较骨折前降低2-3厘米以上。椎体高度丢失超过20%时肉眼可见体型改变,常伴肋弓与髂嵴间距缩短。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身高缩减。
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需卧床休息时注意轴向翻身,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腰围保护。饮食应保证每日1000-1200mg钙质摄入,推荐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等食物。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出现进行性神经症状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椎体成形术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