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老人骨折后生存时间与骨折类型、基础疾病、护理质量等因素相关,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亡率可达15%-30%。
髋部骨折对老年人威胁最大,股骨颈骨折后一年死亡率高达20%-30%。脊柱压缩性骨折虽疼痛明显但直接致死率较低,桡骨远端等四肢骨折经妥善处理通常不影响寿命。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病会显著增加风险。骨折后卧床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其中肺栓塞导致猝死占骨折相关死亡的40%。
髋关节置换术最好在48小时内完成,延迟手术超过4天死亡率上升11%。微创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是常用术式,但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差。
术后早期活动可降低50%并发症风险。气压治疗预防血栓,踝泵运动改善循环,每天至少2次翻身护理避免压疮。专业康复机构护理可使死亡率降低35%。
每日需补充1.2g/kg蛋白质促进愈合,维生素D剂量应达800IU以上。乳清蛋白粉、钙剂配合阻抗运动能减少肌肉流失,血清白蛋白<30g/L时死亡风险增加3倍。
骨折后三个月是死亡高风险期,需重点监测心肺功能。建议每日进行床边坐起训练,逐步过渡到助行器辅助行走。饮食采用高蛋白流质如牛奶蒸蛋,配合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定期骨密度检测联合唑来膦酸等抗骨质疏松药物可预防二次骨折。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感染征象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