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阴道流血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炎症、妊娠相关疾病、良性肿瘤、宫颈癌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月经周期紊乱、排卵期出血是常见生理原因。青春期月经初潮后激素水平不稳定,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均可导致不规则出血。这类出血通常量少、持续时间短,可通过调整作息、减少压力改善,无需特殊治疗。
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炎症可能引起接触性出血或点滴出血。这类出血多伴随分泌物异常、下腹坠痛,可能与细菌感染、机械损伤等因素有关。急性期需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多西环素,慢性炎症可配合局部物理治疗。
先兆流产、宫外孕等妊娠并发症常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出血可能伴随腹痛、妊娠物排出,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胚胎发育不良等因素相关。需通过超声和激素检测明确诊断,根据情况选择保胎治疗或终止妊娠。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可导致经量增多或经间期出血。这类出血具有周期性特征,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直径小于5cm的肌瘤可服用米非司酮、GnRH激动剂控制,较大病灶需行宫腔镜或肌瘤剔除术。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早期可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晚期出现恶臭排液。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常伴随腰骶部疼痛、消瘦等症状。确诊需依赖活检病理,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或放化疗。
日常需注意观察出血特征,记录出血时间、量和伴随症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经期性生活。30岁以上女性建议定期进行HPV筛查和TCT检查,出现持续出血、绝经后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适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