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如何调理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慢性盆腔炎可通过热敷理疗、抗生素治疗、中药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慢性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反复急性发作等原因引起。

1、热敷理疗:

下腹部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盆腔充血和疼痛症状。使用热水袋或暖宫贴每日热敷30分钟,温度控制在40-45℃避免烫伤。红外线理疗或艾灸关元穴、气海穴等中医外治法,每周3次能改善组织代谢。热敷期间需观察皮肤反应,合并阴道出血时应暂停。

2、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头孢曲松钠等,疗程需持续14-21天。支原体感染可选用多西环素,淋球菌感染需联合头孢克肟。抗生素使用期间需补充益生菌,避免发生肠道菌群失调。

3、中药调理:

湿热瘀结型可服用金刚藤胶囊、妇炎康片等中成药,气血不足者适用当归芍药散。中药灌肠通过直肠黏膜直接吸收,常用红藤、败酱草等煎剂保留灌肠。针灸选取三阴交、子宫穴等穴位,每周3次调节气血运行。中药治疗周期通常需3个月经周期,经期暂停使用。

4、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久坐不动,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或瑜伽蝴蝶式增强盆底肌。穿着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禁止盆浴、游泳等可能引起逆行感染的活动。饮食需忌辛辣刺激,增加山药、红豆等健脾利湿食材摄入。

5、心理疏导:

长期疼痛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压力。加入患者互助小组分享康复经验,必要时接受认知行为治疗。伴侣共同参与治疗过程,改善因疾病影响的亲密关系。记录症状变化日记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盆腔炎患者需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快走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饮食推荐冬瓜薏仁汤、马齿苋粥等清热利湿药膳,避免生冷食物。定期妇科复查包括白带常规、盆腔B超等检查,急性发作时需及时静脉用药。治疗期间严格避孕,避免宫腔操作加重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