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慢性盆腔炎可能由性生活卫生不良、下生殖道感染、宫腔操作后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不洁性生活是主要诱因,性交频率过高、多个性伴侣或经期同房可能将病原体带入生殖道。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建议使用避孕套,性生活前后清洗外阴,避免高危性行为。
阴道炎、宫颈炎未及时治疗时,病原体可上行感染盆腔。细菌性阴道病常伴随灰白色分泌物,需规范使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药物。可能与频繁阴道冲洗破坏菌群平衡有关。
人工流产、刮宫术等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术中消毒不彻底易引发感染。术后出现持续下腹坠痛伴发热需警惕,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有关。
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能直接扩散至盆腔。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患者更易继发盆腔感染,通常表现为腹泻与盆腔疼痛并存。
长期熬夜、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因素会削弱免疫力。HIV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可能反复发作盆腔炎,需加强营养补充和适度锻炼。
预防需注意经期卫生棉条更换不超过4小时,选择纯棉透气内裤。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慢性期可尝试热敷缓解疼痛。饮食推荐高蛋白的鱼类、豆制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发作期应暂停运动并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