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炎患者听诊背部可能出现湿啰音、哮鸣音、呼吸音减弱、胸膜摩擦音、语音共振增强等异常声音,这些体征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湿啰音是肺泡内渗出液产生的断续性爆裂音,类似用吸管吹水泡的声音。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多出现细湿啰音,分布在肺底;克雷伯菌肺炎可能产生中湿啰音。听诊时要求患者深呼吸,湿啰音在吸气末最明显,提示肺泡炎症渗出。
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阻塞时产生的高调哨笛音,常见于支原体肺炎或病毒性肺炎合并气道高反应。哮鸣音在呼气相更显著,多分布于双侧肺野,需与哮喘鉴别。儿童肺炎患者出现广泛哮鸣音可能提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肺实变区域传导功能下降导致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是大叶性肺炎的典型表现。当炎症累及整个肺叶时,患侧呼吸音明显低于健侧,可能伴随叩诊浊音。需警惕胸腔积液或肺不张等并发症。
纤维素性胸膜炎的特征性体征,听诊呈粗糙的皮革摩擦样声音,在吸气和呼气时均可闻及。多见于肺炎旁胸腔积液早期,患者常主诉随呼吸加重的胸痛。屏气时摩擦音消失可与心包摩擦音鉴别。
肺组织实变导致声音传导增强,听诊器在背部可清晰听到患者发"yi"声时的振动增强。支气管语音征阳性提示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常见于细菌性肺炎进展期。需与肺纤维化导致的语音震颤增强区分。
肺炎听诊发现异常体征时应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影像学检查。日常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进行深呼吸训练促进排痰,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羹、鱼肉粥,避免辛辣刺激。出现持续发热、氧饱和度低于93%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需避免受凉和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