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子宫颈癌可能由HPV感染、免疫系统抑制、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多孕多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HPV疫苗接种、定期筛查、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方式干预。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主要病因,16型和18型HPV导致70%以上病例。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能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定期进行TCT和HPV联合筛查可早期发现病变,干扰素栓、保妇康栓等药物可用于局部治疗。
HIV感染者或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风险增加5-10倍。免疫缺陷导致无法清除HPV病毒,可能伴随反复阴道感染。增强免疫力需保证蛋白质摄入,必要时使用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
长期服用避孕药超过5年风险提升1.5倍,雌激素可能促进HPV病毒整合入宿主DNA。常合并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停药后风险逐渐降低,建议改用屏障避孕法。
烟草中致癌物通过血液循环富集在宫颈黏液,每天吸烟超过15支者风险增加2倍。可能同时出现宫颈糜烂样改变。戒烟后10年风险可降至非吸烟者水平。
3次以上足月妊娠者因分娩创伤导致宫颈移行带反复暴露,可能伴随慢性宫颈炎。建议产后及时进行宫颈修复治疗,控制生育间隔在2年以上。
预防需保持单一性伴侣并使用避孕套,30岁后每3年进行TCT检查,接种九价HPV疫苗可预防90%相关癌变。日常增加深色蔬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使用阴道冲洗剂破坏微环境。出现接触性出血或异常排液时应及时就诊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