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慢性盆腔炎通常难以自愈,需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疗法、中药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该病多与细菌感染、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低下、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或医源性操作等因素相关。
慢性盆腔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规范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头孢曲松等,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抗生素治疗需足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局部热敷或超短波治疗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物理疗法能缓解下腹坠胀、腰骶酸痛等症状,通常需连续治疗2-3个疗程,每周3-5次,配合药物使用效果更佳。
中医认为该病属湿热瘀结证,可选用金刚藤胶囊、妇炎康片等中成药,或辨证使用红藤、败酱草等清热解毒药材。中药需持续服用1-3个月,经期暂停使用,避免寒凉药物加重痛经。
避免久坐、过度劳累及辛辣饮食,每日温水坐浴15分钟有助于清洁外阴。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坚持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保证7-8小时睡眠以提高免疫力。
治疗期间每月需复查白带常规和B超,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盆腔积液变化。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异常阴道出血,应立即就医排查输卵管脓肿等并发症。
慢性盆腔炎患者需长期坚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推荐食用山药、薏米等健脾食材,避免生冷食物刺激盆腔充血。每周进行3次以上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愈后需使用避孕套预防复发,建议每半年进行妇科专项体检。若计划怀孕应提前3个月进行输卵管通畅度检查,避免宫外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