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可通过体位管理、口腔护理、手卫生规范、气囊压力监测、呼吸回路管理等方式实现。该病通常由误吸、定植菌移位、器械污染、宿主防御力下降、生物膜形成等原因引起。

1、体位管理:

抬高床头30-45度能有效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误吸风险,尤其适用于肠内营养患者。采用半卧位可降低下呼吸道病原菌定植率,需配合使用防压疮气垫。每日评估体位维持时间不少于18小时。

2、口腔护理:

使用氯己定溶液每6-8小时进行口腔去污染,可减少牙菌斑中致病菌数量。机械通气患者需采用软毛牙刷清洁舌面与颊黏膜,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液。口腔护理前后需严格执行手卫生。

3、手卫生规范:

接触患者前后采用七步洗手法,操作呼吸机前必须使用速干手消毒剂。高频接触部位如呼吸机旋钮需每日用75%酒精擦拭。建议每床配备专用听诊器以减少交叉感染。

4、气囊压力监测:

维持气管导管气囊压力25-30cmH2O可预防分泌物渗漏。每4小时监测压力变化,采用专用测压表校准。气囊压力不足时需警惕误吸风险增加。

5、呼吸回路管理:

每周更换加热湿化器与管路,冷凝水需及时倾倒避免逆行污染。采用带抗菌涂层的呼吸回路可抑制绿脓杆菌生物膜形成。储水罐中蒸馏水应每24小时更换。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建立多环节防控体系,重点加强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每日唤醒计划。建议开展集束化护理策略,包括持续监测呼吸力学指标、限制镇静药物使用、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医护人员需定期接受预防培训,病房环境应保持适宜温湿度并控制人员流动。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策略,但需严格评估耐药菌产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