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炎治疗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决定抗生素使用,病毒性肺炎无需抗生素,细菌性肺炎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肺炎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支原体等引起。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需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者,抗生素无效。
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实验室检查可辅助判断感染类型。细菌感染常伴随中性粒细胞升高和炎症指标显著上升,病毒性感染则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细菌性肺炎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治疗周期通常5-7天,重症需静脉给药。
病毒性肺炎以对症支持为主,如奥司他韦用于流感病毒。需密切监测血氧,必要时给予氧疗。合并细菌感染时才考虑联合抗生素。
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抑制患者易出现混合感染。这类人群即使怀疑病毒性肺炎,也需谨慎评估是否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肺炎患者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适当食用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避免剧烈运动。居家护理需定期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若出现呼吸急促或高热不退需立即复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40%-60%有助于呼吸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