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早期能否治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早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定期复查等方式控制甚至逆转。糖尿病早期通常由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减退、遗传因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干预:

调整饮食结构是早期糖尿病管理的核心措施。建议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每日主食中杂粮占比不低于1/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至每日25-30克。运动方案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每周2次抗阻训练。体重超重者需减重5%-7%,戒烟限酒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测1次。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发现隐匿性高血糖。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4.4-7.0mmol/L,餐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持续血糖异常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阿卡波糖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SGLT-2抑制剂促进尿糖排泄。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调整剂量。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使60%患者实现血糖达标。

4、并发症预防:

早期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及神经病变,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控制血压低于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足部护理包括每日检查、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外伤。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评估胰岛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监测体重、腰围、血压等代谢指标。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分型诊断。持续血糖达标6个月以上可考虑逐步减药,但需维持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早期通过综合管理可实现临床缓解,关键窗口期为诊断后1年内。建议每日摄入蔬菜500克以上,选择深海鱼每周2-3次,限制精制糖摄入。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有助于血糖稳定。心理调节同样重要,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