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胰原性糖尿病是由胰腺疾病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障碍引发的继发性糖尿病,常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后或胰腺肿瘤患者。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可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酒精性胰腺炎占病因的70%以上,患者需严格戒酒并采用胰酶替代治疗如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
全胰腺切除术后必然发生胰原性糖尿病,因完全丧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这类患者需终身使用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胰酶制剂如米曲菌胰酶片治疗。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或癌可能直接破坏胰岛组织,约25%的胰腺癌患者合并糖尿病。手术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端胰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需密切监测血糖。
囊性纤维化、血色病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胰腺纤维化,儿童期即可出现糖耐量异常。这类患者需要基因检测确诊,并早期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如赖脯胰岛素。
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但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时,需考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能。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治疗可改善胰腺功能,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
胰原性糖尿病患者需采用糖尿病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占比50%-60%,配合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快走或游泳。监测血糖同时要关注脂肪泻、营养不良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及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胶丸和中链甘油三酯MCT奶粉。当空腹血糖持续>10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9%时,需内分泌科联合胰腺外科会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