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婴儿肺炎可通过观察呼吸频率、听诊肺部啰音、监测体温变化、评估进食状态、检查口唇颜色等方式判断。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吸入异物、免疫缺陷、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健康婴儿安静时呼吸频率为30-40次/分钟。肺炎患儿呼吸增快至50次以上,伴随鼻翼扇动或胸骨上窝凹陷。听诊器可闻及细湿啰音,提示肺泡渗出。建议记录每分钟腹式呼吸次数,持续高于60次需急诊。
细菌性肺炎多突发39℃以上高热,病毒性肺炎常为低热伴阵发性呛咳。咳嗽声音沉闷带痰,进食后易引发呕吐。可能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链球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嗜睡拒奶、喉间痰鸣等症状。
肺炎婴儿吸吮力下降,单次奶量减少50%以上。口周发绀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相关,哺乳时出现呛咳需警惕吸入性肺炎。建议采用少量多次喂养,使用防胀气奶瓶降低呛咳风险。
清醒时间较平日减少2/3,刺激反应迟钝提示缺氧。早产儿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更易出现呼吸暂停,表现为皮肤苍白或青紫。这类重症肺炎需立即进行胸片检查,排除肺不张或胸腔积液。
被动吸烟家庭婴儿发病率高3倍,冬季干燥空气加剧气道痉挛。使用加湿器维持50%湿度可缓解症状,但需每日消毒避免军团菌污染。家庭成员感冒时应佩戴口罩护理。
保持室内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母乳喂养婴儿建议母亲补充维生素D 400IU/日。6月龄以下患儿出现三凹征、持续高热或尿量减少需住院治疗,重症可能需使用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或进行支气管镜灌洗术。恢复期可做背部叩击排痰,每日3次饭后1小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