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低分化胃腺癌是胃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差、侵袭性强,预后相对较差。
低分化胃腺癌的肿瘤细胞呈现显著异型性,细胞排列紊乱,腺管结构消失。显微镜下可见核分裂象活跃,细胞质少且染色深,与正常胃黏膜上皮差异显著。这类肿瘤常伴有间质纤维化或炎性细胞浸润。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诱因,长期感染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EB病毒感染与部分病例相关,约10%患者存在CDH1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吸烟及亚硝酸盐摄入可协同促进癌变。
早期多表现为非特异性上腹隐痛或饱胀感,易被误诊为胃炎。进展期可出现呕血、黑便、体重骤降等症状。约30%患者就诊时已发生肝转移,部分病例以Virchow淋巴结肿大为首发体征。
胃镜检查是金标准,需取6-8块活检以提高检出率。增强CT可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ET-CT对远处转移检出敏感度达90%。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和CEA联合检测有助于监测病情。
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手段,包括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新辅助化疗常用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晚期患者可选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纳武利尤单抗对MSI-H型肿瘤有效。
患者需坚持少食多餐原则,每日分6-8次进食高蛋白流质,如乳清蛋白粉、安素营养剂。术后三个月内避免负重超过5公斤,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胃镜,监测营养状况和复发迹象。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建议参加抗癌协会组织的团体辅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