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儿童肺炎可通过氧疗支持、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补液管理和体位引流等方式治疗。儿童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吸入异物或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部分患儿可能伴随高热、呼吸急促、咳嗽带痰等症状。
低氧血症患儿需监测血氧饱和度,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维持SpO₂>92%。家庭护理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干燥空气加重气道刺激,同时观察口唇颜色及呼吸频率变化。
细菌性肺炎需根据病原学检测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或阿奇霉素。支原体感染者宜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用药周期通常持续至热退后3-5天,需复查胸片评估疗效。
支气管痉挛患儿可联合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雾化。每日2-3次雾化有助于稀释痰液,操作后需拍背促进排痰,警惕过度霧化导致的心悸副作用。
发热患儿按每日80-100ml/kg补充口服补液盐,拒绝进食者需静脉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记录24小时出入量,警惕尿量<1ml/kg/h的脱水征象,重症需监测中心静脉压。
肺下部感染采取头低脚高体位,每日2次餐前叩击背部10分钟。痰液黏稠者可服用氨溴索口服液,同时配合机械排痰仪振动,操作时避开脊柱和肾脏区域。
治疗期间建议高蛋白流质饮食如牛奶蒸蛋,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气道。恢复期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选择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卧室需每日通风两次,定期更换床单减少尘螨。若出现嗜睡、肤色苍白或三凹征等危重症状,应立即急诊处理。疫苗接种可预防肺炎球菌及流感病毒相关肺炎,推荐在缓解期咨询预防接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