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炎支原体阳性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危害程度与个体免疫状态相关,常见危害包括上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炎、肺外并发症、慢性咳嗽。
肺炎支原体感染初期多表现为鼻咽部炎症,出现咽痛、鼻塞、流涕等类似感冒症状。儿童患者易合并中耳炎或鼻窦炎,可通过增加饮水量、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缓解症状。
病原体下行至支气管时引发持续性干咳伴喘息,胸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通常表现为夜间咳嗽加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减轻气道炎症。
约30%感染者发展为肺部浸润性病变,胸片显示磨玻璃样阴影。患者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可能与免疫介导的肺组织损伤有关。需进行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5%-10%病例出现溶血性贫血、皮疹或神经系统症状,与支原体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相关。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皮肤瘀点,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部分患者感染后咳嗽可持续1-2个月,与气道上皮损伤后敏感性增高有关。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无痰,建议避免冷空气刺激并服用右美沙芬缓解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需保证每日2000ml水分摄入,选择鸡肉、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促进黏膜修复。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若出现持续高热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3%需立即就医。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感染后建议监测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警惕多系统受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