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皮炎可通过保湿修复、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疗。皮炎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反应、微生物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皮炎反复发作的基础因素。选择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角鲨烷的医用保湿剂,每日涂抹2-3次。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适用于急性期红肿瘙痒,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及长期维持治疗。合并感染时可联用莫匹罗星等抗生素软膏。外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按疗程使用,避免突然停药。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缓解瘙痒症状。严重病例短期口服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适用于顽固性特应性皮炎。口服药物可能引起嗜睡、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
窄谱UVB照射每周2-3次可调节皮肤免疫反应,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皮炎。PUVA疗法需配合光敏剂使用,对肥厚性皮损效果显著。光疗需严格防护非皮损区,累计照射次数不宜超过200次,长期可能增加皮肤癌风险。
度普利尤单抗通过阻断IL-4/IL-13通路改善特应性皮炎,需每两周皮下注射。新型JAK抑制剂如乌帕替尼适用于中重度患者。生物制剂治疗前需筛查结核、肝炎等感染指标,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皮炎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等刺激行为。日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E和Omega-3脂肪酸,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减轻压力对皮肤的负面影响。合并明显渗液、脓疱或发热时需及时就医排查继发感染。建议每3-6个月复诊评估病情变化,根据皮损特点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