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大便有血丝是怎么回事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新生儿大便有血丝可能由肛裂、牛奶蛋白过敏、肠道感染、肠套叠、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药物治疗、外科干预等方式处理。

1、肛裂:

新生儿肛门黏膜脆弱,硬便或擦拭过猛易导致肛裂。表现为便后滴鲜血或卫生纸染血,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血丝。使用温水清洗肛门并涂抹凡士林可促进愈合,哺乳妈妈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便秘。

2、牛奶蛋白过敏:

配方奶喂养可能引发免疫反应性肠炎,伴随腹泻、血丝便及湿疹。需更换深度水解配方粉如纽太特、蔼儿舒,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回避乳制品。可能与肠道屏障发育不全有关,通常伴有哭闹增多症状。

3、肠道感染:

细菌性肠炎如沙门氏菌、轮状病毒会导致黏液血便伴发热。需检测粪便常规,轻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严重感染需使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有关,常伴随排便次数增多。

4、肠套叠:

突发阵发性哭闹伴果酱样血便需警惕该急症。腹部超声可确诊,发病6小时内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晚期需行肠切除吻合术。可能与肠道淋巴增生有关,典型表现为腹部包块及呕吐。

5、凝血异常:

维生素K缺乏或血小板减少症可致消化道出血。注射维生素K1能纠正新生儿出血症,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需输注血浆。多与出生后未及时补维生素K有关,可能伴有脐带渗血表现。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人工喂养可选择低敏配方。每日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蠕动,使用护臀霜预防尿布疹。若血便持续超过24小时、伴随呕吐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儿科急诊排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危重症。记录排便频次与性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