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毛囊炎导致的脱发通常可逆,毛囊未永久损伤时头发可再生。再生情况与炎症程度、护理措施、毛囊存活状态、个体修复能力、治疗时机等因素相关。
轻度毛囊炎仅引起暂时性脱发,毛囊结构完整时头发可自行再生。重度炎症可能破坏毛囊干细胞,需通过抗炎治疗控制感染后观察再生情况。
避免抓挠患处,使用含锌或酮康唑的药用洗发水减少皮脂分泌。局部冷敷缓解红肿,保持头皮清洁干燥可降低二次感染风险。
通过皮肤镜检测毛囊开口状态,存活毛囊表现为粉红色点状结构。已纤维化的毛囊无法再生,需考虑毛发移植等替代方案。
糖尿病或免疫低下患者修复较慢,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青少年再生速度优于中老年,与毛囊代谢活性相关。
早期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克林霉素凝胶等外用药可缩短病程。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瘢痕性脱发,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
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7的鸡蛋、坚果类食物摄入,避免高糖饮食刺激皮脂腺。适度按摩促进头皮血液循环,三个月内新生头发通常细软属正常现象。若半年未观察到毛发生长,需就医评估是否需进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等促再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