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心房颤动等。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收缩压每升高20mmHg,脑梗塞风险增加47%。建议通过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等方式控制血压,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物。
血糖持续超标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使脑动脉狭窄风险提高3倍。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伴四肢麻木,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措施包括二甲双胍治疗、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及限制精制碳水摄入。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时易形成动脉斑块,斑块脱落可阻塞脑部血管。患者常见黄色瘤体征,推荐食用深海鱼类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尼古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每日吸烟20支者发病风险提升2.5倍。酒精摄入超40g/日会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建议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逐步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25g/日、女性≤15g/日。
心脏不规则跳动导致左心房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引发栓塞性脑梗塞占全部病例的20%。典型症状为心悸气短,需通过心电图确诊。抗凝治疗可选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同时控制心室率。
预防脑梗塞需综合管理基础疾病,每日摄入500g蔬菜水果,每周进行3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颈动脉超声,突发偏瘫、言语含糊等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可降低30%发病风险,夜间睡眠保证7小时有助于血管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