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婴儿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可能由鹅口疮、奶垢残留、口腔溃疡、疱疹性口炎或维生素缺乏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局部清洁、抗真菌治疗或营养补充等措施。
白色膜状物附着于颊黏膜或舌面,擦去后可见充血创面。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儿。临床常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碳酸氢钠溶液涂抹,哺乳器具需煮沸消毒。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哺乳卫生不良有关,通常伴随轻微拒食现象。
哺乳后未及时清洁形成的乳白色絮状物,多分布于舌面与上颚。用湿纱布轻轻擦拭即可清除,属于生理性现象。建议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温水,保持口腔湿润度。未正确拍嗝或仰卧位喂奶可能加重残留。
周围充血明显的圆形白斑伴疼痛反应,进食时哭闹增多。可能由维生素B12缺乏、机械摩擦或病毒感染诱发。局部应用康复新液促进愈合,避免进食过烫食物。溃疡直径超过5毫米或持续1周未愈需就医。
簇状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的溃疡性白斑,常伴随发热症状。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阿昔洛韦乳膏可抑制病毒复制,发热时需配合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病毒可通过亲吻或共用餐具传播。
舌面地图样白斑伴随食欲减退,常见于维生素A或锌缺乏。母乳喂养者建议母亲增加动物肝脏、深海鱼摄入,配方奶喂养需检查铁锌强化比例。长期缺乏可能影响味蕾发育,出现舌乳头萎缩。
日常注意哺乳后清洁口腔,使用指套纱布或硅胶牙刷轻柔擦拭。鹅口疮患儿需将制霉菌素涂抹于母亲乳头以避免交叉感染。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量添加南瓜泥、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的辅食。出现持续发热、白斑扩散至咽喉或伴随指甲变形时,需及时排查先天性免疫缺陷或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