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婴儿肺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吸入异物、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患儿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急促,肺部听诊可闻湿啰音。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需住院氧疗。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病毒感染。典型症状包括高热不退、咳脓痰,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需使用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
奶液反流或呛咳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常见于早产儿或吞咽功能不全婴儿。表现为突发青紫、呛咳,胸片可见肺不张。需立即清理呼吸道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可能伴有反复发热、喂养困难等症状。需加强母乳喂养,必要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被动吸烟、空气污染等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屏障。患儿常见持续性干咳,肺部易继发感染。需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减少刺激。
预防婴儿肺炎需注意哺乳姿势避免呛奶,定期接种肺炎疫苗,保持居室空气清新。出现呼吸频率>50次/分、鼻翼煽动或三凹征等表现时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可进行拍背排痰护理,适当补充维生素A、D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