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皮脂腺囊肿可能由毛囊堵塞、皮脂分泌过多、细菌感染、遗传因素、外伤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热敷、药物涂抹、手术切除、激光治疗、日常清洁等方式治疗。
皮脂腺囊肿最常见的原因是毛囊开口被角质或皮脂堵塞。毛囊堵塞后,皮脂无法正常排出,逐渐在腺体内积聚形成囊肿。这种情况多见于油性皮肤人群或清洁不当的部位。日常需加强皮肤清洁,避免使用过于油腻的护肤品。
青春期、内分泌失调或高脂饮食会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过量的皮脂容易与死亡角质细胞混合形成栓塞,堵塞腺体导管。调节饮食结构,减少油炸食品摄入有助于控制皮脂分泌。
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感染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腺体导管狭窄或闭塞。感染后形成的囊肿常伴有红肿热痛症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可控制感染。
部分人群存在皮脂腺结构异常或功能亢进的遗传倾向。这类患者往往在相同部位反复发生囊肿,可能与基因决定的腺体形态有关。对于顽固性囊肿,手术完整切除囊壁是有效治疗方法。
皮肤摩擦、挤压或化学物质刺激可能导致腺体导管损伤。受损的导管上皮过度增生会形成狭窄,阻碍皮脂排出。避免搔抓囊肿部位,防止继发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是预防皮脂腺囊肿的基础措施,建议每日使用温和洁面产品,油性皮肤可选用含水杨酸的清洁剂。饮食上注意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E的新鲜蔬果。囊肿直径超过1厘米或反复发炎时,需及时就医进行手术切除,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