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症主要由神经元退化、脑血管病变、遗传因素、炎症反应及代谢异常等多种机制共同导致,典型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及认知功能下降。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类型,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有关。脑内突触连接丢失导致信息传递障碍,海马区萎缩直接影响记忆功能。非药物干预包括认知训练和地中海饮食,药物可选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或加兰他敏。
血管性痴呆占病例20%-30%,与脑梗死、微出血等血管损伤相关。患者常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可能出现步态不稳或执行功能障碍。控制血压血脂是关键,药物如尼莫地平可改善脑血流,必要时需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或血管搭桥手术。
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病风险增加3-15倍,早发性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与PSEN1/2基因突变相关。基因检测可辅助风险评估,但无法改变遗传背景,需加强生活方式管理延缓发病。
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释放炎症因子,加速神经元损伤。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风险较高,C反应蛋白升高可作为预警指标。抗炎饮食补充ω-3脂肪酸,药物试验中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有一定获益。
胰岛素抵抗影响脑细胞能量利用,2型糖尿病患者痴呆风险提升5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损伤血管内皮,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甲基化障碍。需严格控制血糖,补充甲钴胺和叶酸改善代谢状态。
建议采用MIND饮食模式,重点摄入蓝莓、坚果、深海鱼类等健脑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建立规律的社交活动和睡眠节律,使用记事本、电子提醒器等辅助工具。定期监测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当出现快速进展性症状或生活能力显著下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