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中药煎煮时间通常根据药材性质和治疗目的调整,一般煎煮30-60分钟,解表类药材15-20分钟,滋补类药材40-60分钟。
治疗感冒发热的解表类药物如麻黄、桂枝等,质地轻浮易挥发,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维持15-20分钟即可。煎煮过久会导致有效成分挥发,降低发汗解表功效。煎煮时需加盖防止蒸汽流失,建议使用砂锅或陶瓷器具。
人参、黄芪等补益类药物需文火慢煎40-60分钟,使胶质成分充分溶出。此类药材质地坚硬,可提前浸泡30分钟再煎煮。煎煮容器水位需高出药材2-3厘米,期间避免频繁开盖。部分贵重补药需另煎或烊化处理。
龙骨、牡蛎等需先煎30分钟再下其他药材,因其有效成分难以溶出。煎煮时可适当捣碎增大接触面,水位需保持淹没药材。此类药材煎煮后沉淀物可过滤弃用,不影响药效。
藿香、薄荷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需后下,在其他药材煎好前5-10分钟放入。高温久煎会导致芳香油挥发失效。煎煮时避免使用金属器皿,煎好后立即滤出药液。
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材需烊化兑服,大黄等泻下药需后下,附子需先煎1小时减毒。煎药前应仔细阅读医嘱说明,不同配伍对煎法有特定要求。
煎药水量以淹没药材2厘米为宜,二煎加水量为首次的1/2-2/3。常规每日1剂分2-3次服用,解表药宜热服,补益药宜温服。煎煮期间避免使用铁铝器皿,药液变质需弃用。服药期间需忌食生冷辛辣,保持规律作息以增强药效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