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毛囊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肤损伤、毛囊堵塞、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常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毛囊。患者表现为红肿疼痛的脓疱,周围有红晕。轻度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严重者需口服头孢类抗生素。

2、真菌感染:

糠秕马拉色菌等真菌在湿热环境下过度繁殖会导致毛囊炎,好发于胸背部。皮损呈半球形红色丘疹,伴轻度瘙痒。可外用酮康唑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顽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

3、皮肤损伤:

剃须、脱毛等机械刺激破坏毛囊屏障,使病原体易于侵入。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毛囊周围红肿。需立即用碘伏消毒,避免挤压,保持创面干燥。

4、毛囊堵塞:

皮脂分泌旺盛或角质堆积导致毛囊口闭塞,形成粉刺后继发感染。常见于油性皮肤人群。建议使用含水杨酸的洁面产品,定期去角质预防堵塞。

5、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反复发作。可能与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有关。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

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高温多汗环境。饮食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但运动后需及时清洁皮肤。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者需就医排查系统性疾病,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