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腹主动脉瘤可通过保守监测、药物控制、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后康复等方式治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遗传因素、创伤感染等原因引起。
瘤体直径小于5cm且无症状患者建议定期影像学随访,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或CT血管造影检查。重点控制血压,将收缩压维持在120mmHg以下,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发力。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血管壁压力,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延缓斑块进展。需配合戒烟限酒,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等降压药。
适用于瘤体直径大于5.5cm或快速增长病例,传统术式包括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伴随腹痛、搏动性包块等症状时需限期手术,围术期死亡率约3%-5%。
通过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隔绝瘤腔,常用Endurant、Excluder等品牌支架系统。创伤小但需长期随访,可能出现内漏、移位等并发症。
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监测体温及切口情况。推荐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30分钟步行锻炼。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每年复查CTA评估支架情况。
患者日常需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6克,多食用深海鱼类及新鲜蔬果。循序渐进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潜水、举重等腹压增高活动。术后患者如出现发热、腹痛加剧或下肢麻木需立即就医。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指标,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