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正确测量血压需注意测量姿势、测量时间、测量环境、设备校准及记录方式,避免错误数据干扰临床判断。
采用坐位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地面,裸露上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袖带气囊中心对准肱动脉位置,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卧位测量时需将手臂垫高至胸骨中线水平,避免手臂悬空或压迫。
晨起排尿后、服药前测量基础血压,晚间睡前监测夜间波动。测量前静坐5分钟,避免运动、吸烟、咖啡因摄入后30分钟内测量。两次测量间隔需超过1-2分钟,动态血压监测应按医嘱定时记录。
保持室温20-25℃避免寒冷刺激,选择安静无噪音环境。测量时不交谈、不翘腿,手机等电子设备需静音。电子血压计需远离电磁干扰源,水银柱血压计需垂直放置视线平齐。
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推荐使用经过ESH、AAMI认证的型号,袖带尺寸需覆盖上臂周长的80%。水银血压计每年需专业校准一次,听诊器膜面需完整无破损。肥胖患者应选用加大袖带,儿童需专用小尺寸袖带。
采用"日期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搏"格式记录,如发现>180/120mmHg需立即复测。家庭监测应记录晨起、睡前各3次读数取平均值,避免仅记录异常值。动态血压报告需标注活动状态及服药时间。
规律监测血压需配合低钠饮食与有氧运动,每日钠摄入控制于2000mg以下,优先选择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3次血压监测建议固定时间、体位及设备,发现连续异常或伴随头痛、视物模糊时应尽早就医。高血压患者需定期检查心电图、肾功能等靶器官损害指标,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便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