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潜伏期是多久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9-90天,平均21天,临床分期不同潜伏期存在差异。

1、一期潜伏期:

感染后2-4周出现硬下疳,此时螺旋体通过黏膜或皮肤破损处侵入,局部繁殖形成无痛性溃疡。梅毒血清学试验可能尚未转阳,但溃疡渗出液暗视野检查可检出梅毒螺旋体。

2、二期潜伏期:

硬下疳消退后4-10周进入二期,螺旋体经血液播散引发全身症状。表现为玫瑰疹、扁平湿疣等皮肤黏膜损害,伴随低热、淋巴结肿大,此时血清学检测呈强阳性。

3、隐性潜伏期:

二期症状消退后进入潜伏阶段,可持续1-30年不等。患者无临床症状但血清学阳性,需通过脑脊液检查排除神经梅毒。妊娠期可能发生母婴垂直传播。

4、三期潜伏期:

感染2年以上未治疗可进展为三期梅毒,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梅毒瘤、主动脉炎、脊髓痨等病变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病原体检出率低但血清固定阳性。

5、特殊类型潜伏:

先天梅毒潜伏期从胎儿期开始,早期表现多在出生后2-8周出现。HIV合并感染时潜伏期可能缩短,神经系统症状提前显现,血清学假阴性率增高。

梅毒潜伏期监测需配合规范的实验室检测,包括非特异性抗体试验RPR/VDRL和特异性抗体试验TPPA/TPHA。接触后3个月内应每月复查血清学,青霉素仍是各期首选治疗药物。高危人群需加强防护措施,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直至血清学转阴,性伴侣应同步筛查。合并HIV感染、妊娠等特殊情况需延长随访至2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