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出现压疮怎么治疗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卒中后压疮可通过体位管理、创面处理、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脑卒中后压疮通常由局部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感染、皮肤潮湿等因素引起。

1、体位管理:

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分散压力。保持床头抬高角度不超过30度,避免骶尾部持续受压。侧卧位时在两膝间放置软枕,防止骨突处皮肤摩擦。

2、创面处理:

Ⅰ-Ⅱ期压疮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外敷水胶体敷料,Ⅲ-Ⅳ期需清创后使用藻酸盐敷料。每次换药时评估创面大小、深度及渗出液性状,坏死组织需采用机械清创或酶解清创。

3、营养支持: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达1.2-1.5g/kg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乳清蛋白粉。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锌制剂加速创面愈合,必要时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进行强化支持。

4、药物治疗:

合并感染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局部涂抹利多卡因凝胶。改善微循环可用己酮可可碱或前列腺素E1制剂。

5、手术治疗:

深达骨面的Ⅳ期压疮需行清创缝合术或皮瓣移植术,术前需控制血糖和感染。旋转皮瓣适用于骶尾部大面积缺损,游离皮瓣常用于跟骨暴露性溃疡修复。

脑卒中患者需每日检查骨突部位皮肤情况,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鳕鱼、菠菜、猕猴桃等食物,被动活动肢体时注意避免拖拽摩擦。当出现皮肤发红不退、渗液增多或异味时,需立即联系伤口护理专科处理。长期卧床者建议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配合低频超声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